交投集团志愿者“跨界”支援口罩生产

2020-02-27     发布者:东莞交通实业     浏览次数:1971

  这是我们生产的口罩!一位好友在网上晒着抽签购买的口罩,东莞交投集团年轻的志愿者胡赓一眼就认出来,这是集团40名志愿者最近支援口罩生产的成品。




  为帮助缓解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的短缺情况,211日起,东莞交投集团先后派出三批60名志愿者前往东莞久林吉良净化用品有限公司支援口罩等物资生产,持续开展支援服务。

 

  “150片、每人每天生产40包、机械运作近6000次,每天站立9小时……批年轻的志愿者们,谈起口罩厂的工作时,提起了这一组令他们印象异常深刻的数字,分外自豪。




  不怕吃苦,90后挑起半壁江山

  “很多都是本地人、独生子女,以前从来没吃过这样的苦,但这次,他们在支援一线也从没喊过苦!东莞交投集团副总经理、交通实业公司执行董事李斌峰为这批志愿者竖起了大拇指。

 

  交通实业公司是东莞交投集团的下属公司,员工队伍结构较为年轻,管理人员平均年龄约30岁,大多数从事着与机动车驾驶人考试有关的工作。在通过网上发布的志愿者招募公告和公司号召了解到东城亟需口罩生产志愿者的信息后,大家踊跃报名,短短两小时报名人数就达数十人。


  抽血、做咽拭子、做CT……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查,第一批20名志愿者成立了战疫支援服务队,于210日提前出发熟悉工作内容和生产流程。




  目前,在口罩生产一线的两批志愿者中,90后占了一半以上,80后也有近10人,可谓是此次支援服务的“中坚力量”,青年党员和共青团员更是不在少数。此外,队伍中也有50岁仍主动请求上场支援老将。第三批志愿者队伍正在筹备,过几天也即将奔赴“站场”

 

  初入车间,他们争当“叠布机器人”

  “参与支援的第一天是最辛苦的,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我是当天才知道自己并不是直接参与口罩生产,而是穿上一身防护服到叠布车间帮忙,让该车间的熟练工人抽身到口罩生产车间工作。也就是说,我们是间接协助口罩生产,这跟我的预期产生了出入,加上假期综合症来袭,导致第一天不能进入工作状态,工作效率比较低。”第一批队员袁小晴回忆道。

 

  原来,志愿者们会根据支援企业的安排,灵活在不同净化用品产线工作,即有的直接支援口罩生产,有的则在其他产线工作,间接辅助熟练工人生产口罩。

 

  第一批队员主要被分配到叠检无尘布的工作,进入无菌无尘叠布空间生产医疗所需擦拭布。他们首先要对机器生产出来的布条进行检查,确保洁白无暇后平整叠成150片一摞,之后装袋抽成真空,如此循环往复。




  “看似简单的手工,做了半天下来肩膀开始僵硬,腰酸腿胀。车间里的阿姨们主动把凳子让给我们。然而坐下就意味着速度变慢,所以车间里的老员工们几乎一整天都站着,每天能完成260包的产量,我们年轻的志愿者则需要相互鼓励相互制定目标,才能完成每人每天40包的目标队员们还补充说,按照每包150片无尘布计算,一天生产260包相当于机械运作3.8万次,在几乎耐不住肩膀酸痛的时候,工人们都只是用一哪有不累的,习惯了过,让他们很受鼓舞。

 

  虽然准备程序复杂,防护衣穿戴流程繁琐、长期穿戴不适,但看着身边的伙伴,想想因为疫情突发还没来得及回家乡的临时工、主动留下帮助生产的老员工,大家想为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心就愈加坚定起来。

 

  熟练以后,通过总结技巧、工作时间少喝水、减少上厕所次数等方式,队员们的单人单天产量可以提高到43包,开心地称自己为爱的叠布机器人

 

  任劳任怨,他们服从安排承受强压

  除了在无尘布车间支援生产,手套和口罩车间也留下了队员们的汗水,协助口罩和手套生产是第二批队员的主要工作。

 

  口罩生产车间的工作强度比叠布车间要高,人与机械一起工作,个人的手速必须跟上机械的生产速度,一旦跟不上,不仅会打乱节奏,还会影响工作效率。且机械的噪声较大,声音达80多分贝,队员必须佩戴耳塞或者耳罩工作。




  唐文威是志愿者之一,被分配到口罩包装流水线,把每5个口罩整齐有序地放在包装传送带上是他的工作身穿着密不通风的隔离服汗流浃背不说,传送带的每一个传送位不停地向包装机送去,如空位没有口罩会也打空包装浪费材料,即务必要100%填满每一个位置。全生产车间仅有一条包装线,我们的操作将会直接影响口罩的生产效率,其中的压力不言而喻。”

 

  这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一位负责对接志愿者生产的支援企业员工表示,东莞交投集团战役支援服务队的支援行动有效改善了公司在疫情期间用工紧张的问题,助力提高了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的产出,并对大家服从岗位安排、积极主动配合生产、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给予了充分肯定。

 

  做好保障,公司送来暖心午餐

  志愿者们服务期间,服务队统一实行上下班签到制,队长、组长每天上下班都要确认队员们的安全情况,在雷雨等特殊天气时嘱咐大家安全行车;领导们时常关心队员们的生产生活,了解并及时解决大家的需求,还抽空到工厂慰问……为了让出征队员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生产一线,集团和公司在幕后做了大量工作,让在生产一线的志愿者们倍感安心、暖心。

 

  后勤保障方面,在疫情蔓延的态势下,公司从物资配备、餐点供应等方面给予了细致的关怀与支持。例如,在出征前从公司储备的防疫物资中调配一部分供服务队使用,让志愿者在生产一线能安心工作。又如,得知支援企业食堂规模有限,满足自身员工需求已捉襟见肘时,改为将公司饭堂自制午餐打包好送到厂里,为了保障志愿者营养充足,还准备了水果、牛奶等,保证伙食的同时又不影响工厂食堂的正常运作。

 

  除了在生活、工作上安排妥帖,集团和公司还慎重兼顾支援企业用工需求和志愿者的身体情况。袁小晴说,本来第一批志愿者几乎全体愿意留下继续参与生产,但集团和公司招募了新一批20名志愿者“防换”,让志愿者有休息的时间,让所有人都感到很温暖。




  “短短几天的志愿活动,让我们有机会为抗击疫情尽绵薄之力,也让大家体会到了一线工人的辛苦。这段宝贵的经历,必将变成个人成长的动力,让我们走得更远作为本次支援活动的领队之一,胡赓感慨万分。


  志愿者们说

  李嘉怡:以前对工厂流水线没有什么概念的,很多的活都看起来很轻松,等到自己真正的去干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每天回到家都觉得全身肌肉酸痛。这些天的支援时间虽短,工作确实也很累,但很快乐,因为能深刻体会到工厂里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让我对一线工人异常佩服,领略了他们对工作的敬业精神,让我更能珍惜自己的工作。

 

  唐文威:前线战役医护人员在连续奋战中,物资短缺对前线医护人员形成一道无线高墙。投集团战疫支援服务就是支援前线医护人员的后勤突击队,我为自己能成为其中一员感到光荣。

 

  连续的不停操作和精神紧张,头昏脑胀,最痛苦的就是腰酸痛。但是人只要有了目标就显得很坚韧,因为我们都是交投集团的志愿者,为了国家战胜疫情,我就是带着这种信念和其他志愿者互相勉励一步一步地走过!

 

  看着一箱箱包装好准备运上车的口罩上,感慨无比,更因为自己能做出贡献而自豪!

 

  黄逸珍口罩厂缺人手!我二话说就报名参加口罩生产志愿服务工作,父母和孩子都非常支持我,甚至是年幼的儿子说要跟我一起去做口罩。

 

  为了不聚众就餐,大家都各自蹲在路边吃饭,虽然就餐条件有限,但是经历了一个上午有意义的生产工作,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工作虽忙碌,但防疫无小事,我时刻牢记入党时的誓言,会继续秉持责任与担当,哪里需要去哪里。


 


  夏子晴:虽然不能像奔赴前线的医护人员那样可以直接为疫情出一份力量。但是也希望自己能为前线的医护人员提武器,为打赢这场疫情出一份绵薄之力。经过9天志愿者支援,深感工厂流水线很不容易。相比之下我们现有的工作环境,我们幸福太多了。

 

  防控疫情的战“疫”还在进行,还有许多医护人员还在前线坚持努力着。在这场防控战“疫”前,志愿者就是“逆行者”。我相信,我们能战胜这场疫情。

 

  翟志超:想到是为国家出力、为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出力时,顿时精神抖擞,充满活力,无论多么的艰苦也要坚持下去。在工厂的这段时间里,深刻地体会到了工厂上班的艰辛,在工厂上班的每一位员工,仿佛锻炼出一双机器手,甚至比机器还灵活好用的一双手,马不停蹄地完成一叠叠无尘布,打包好一包包待支援的口罩,不畏艰辛地劳动,深深地打动着我。

 

  时间过得很快,在不知不觉中,支援工作已经到了尾声,9天时间结束了,心存不舍,累并快乐着,毕竟这次的自愿者活动意义非凡,望疫情能早日结束。

 

  袁小晴:如果不是本次志愿活动,平时分散在不同地方工作的同事很难聚在一起交流。因此,本次志愿支援行动,让我对同事有了进一步了解,也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这将会是我们之间的一段专属回忆,往后令人回味无穷。

 

  胡赓:第三批志愿者今天已经开始报名了,报名比头两次还要踊跃,因为志愿活动有一种感染力,它把交投集团的正能量感染了每一个人。

 

  做志愿者的苦累对比医疗一线、检疫一线人员的艰辛简直不值一提,但是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抗疫!支援的第二天,很多女同事脖子都贴上了胶布,我对她们说,如果太疼可以提出休息一天,她们回答,没事,疼一会儿就习惯了。

 

  现在最希望的就是疫情快点结束,给我这个还没到过武汉的人一次赏樱花、吃热干面的机会。大家加油!